
快速提升0~6歲孩子的語言發展
- 文/王宏哲 職能治療師
>>駐站Q&A~兒童發展與復健
近來,許多的語言、發展及神經科學專家們的研究發現,嬰幼兒的語言成熟,除了受語言先天機制所影響,後天的學習和環境的互動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例如,幼兒在家中有爸爸媽媽能陪著閱讀書籍,觀看卡通的過程有大人的引導,以及更多的玩伴共同參予遊戲等,都會促進兒童的語言發展。
著名的語言學家Patricia Kuhl教授認為,嬰幼兒要讓先天語言系統更迅速更有效率的運作,必須要靠後天環境中語言的適當刺激輸入來支持。如果我們從大腦的層次來看語言的學習與發展,近來的嬰幼兒研究發現,及早提供豐富語言刺激的環境,腦內處理語言的神經網絡連結會更綿密,讓語言訊息處理的更迅速,進而增進日後嬰幼兒語言理解與表達的能力。所以,在孩子還小的時候,照顧者就應該提供大量面對面的語言回饋,如“你好棒”,“再一次”,“好開心”等。
根據統計,有5%~10%的學齡前幼兒有語言的發展上的問題,語言處理不好的孩子,日後與同儕、家長或師長的溝通發生困難,也可能進一步的造成學習效能不佳,人際互動上不良等情形。有鑒於此,提早關心及提升語言的學習能力,是幼兒發展上的重要議題。
一般來說,成人容易發現1歲半以後的孩子語言及字詞彙產生快速的累積及進步,譬如有意義句子的出現。的確,1歲半~2歲以後的兒童語言爆炸期發展,奠定日後語言與智力的重要基礎。然而,學語前期與學語期分別有不同的引導重點:
學語前期
(1)多利用手勢及聲音的配合來與孩子互動
(2)鼓勵孩子利用發出聲音來引起成人注意
(3)與孩子玩發出不同的聲音,如大象的、火車的、狗狗的
(4)學語聲出現時給予更多的回饋(如讚美)
學語期
(1)鼓勵多元仿說,如物品名稱、食物、動作、身體部位……
(2)鼓勵仿說短句並適當的拉長句子
(3)讓孩子自己描述事件
(4)增加親子共讀,聽說故事的時間
(5)增加不同的生活經驗,開放親子互動分享的時間
嬰幼兒的語詞彙發展一般要項及範例,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說明
發展里程碑 | 語言特徵 | 語言範例 |
發聲期(0~1y) | 呀呀學語,發出不同聲音及語調 | 驚訝聲、ㄇㄣ ㄇㄣ聲、哭笑聲等 |
單字期(10mon~1.5y) | 有意義語言的出現,會叫爸、媽…… | 爸、媽、姨等有意義的第一個單字 |
雙字期(1.5y~) | 有些許固定的雙字詞 | 汪汪、喵喵、狗狗、花花、我要 |
語彙重要變化期(2~3y) | 2歲前期:會開始想利用字詞來造句(如“要車“:表示想要玩汽車)
2歲後期:為好問期,問“為甚麼”時期 | 2歲前期:要能複誦大象、長頸鹿、可樂球等詞
2歲後期:要能複誦“車子跑好快”、“玩具好好玩”等句子 |
仿說期(3y~) | 這個時期的孩子經常重複大人的話,或仿說句尾的幾個字 | 3歲前期可以仿說複雜句:如“花園有蝴蝶和蜜蜂” |
簡單句期(3y~) | 可以說出許多自己的簡單短句 | 簡單句如“大野狼出來了”、“我們要開車出發了”、“大家要玩玩具了”等 |
複合句期(4y~) | 運用複雜的句子及語言 | 可以出現“因為。。所以”的造句;句子裡運用正確的動詞“跑、跳、走、玩”等 |
語句增長成熟期(5y~) | 表達中更有因果關係,並用2~3個以上的句子來表陳述 | 可以複誦複合句,如“中午吃飯,有一碗白飯,一盤青菜和一碗湯” |
(資料來源:天才領袖全腦健康體適能培育中心 提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