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7-12個月的感官刺激遊戲
7個月
連續翻滾
滾動能鍛鍊前庭和小腦的平衡,如果寶寶還不會翻滾常常是因為大人沒給他練習機會,只是讓寶寶學坐忘了讓他練習翻身。學會連續翻滾是寶寶學會爬之前唯一能移動位置的方法,是很重要的學習項目之一。
方法: 在有足夠面積的場地,將障礙物移開,在地板上鋪上毯子或涼席。家長拿玩具誘導,先將玩具放置一側使寶寶側翻;接著讓他從側翻變成俯臥;再從俯臥變成仰臥;最後學會連續打滾。為拿到遠方的玩具,寶寶會連續翻滾向遠方移動。大人可利用皮球、小跑車等引誘他滾到遠方拿玩具。如果有必要大人可協助寶寶,用手輕推他的肩部和臀部讓他順利翻身,有了成功的經驗寶寶就更願意學習了。
撿豆豆
讓寶寶用手撿蠶豆般的小東西,藉以訓練拇指與食指的對捏拾取細小的物品,這一精細動作有利於促進大腦功能發展與手、眼的協調。
方法: 準備一些乾淨的的蠶豆讓寶寶去撿,大人要在「」一旁看護,避免寶寶將蠶豆吞入口中。如果沒有蠶豆,可用較大圓柱狀的玩具等代替。
學手勢
每個家庭使用的手勢都不同,有的家庭先學會「再見」、「握手」;有的家庭先教「親親」、「碰碰頭」等。只要寶寶學會用動作表示語言,哪種先學會都可以。這是寶寶與人交往的開始,家長應鼓勵寶寶做表示語言的動作,家人也要經常對他微笑或做再見等手勢,將來他會比較容易與他人相處。
方法: 利用適當時機教手勢,例如當親人要離開時,大人抱著寶寶說「再見」,並抓住他的手做揮手動作,讓他知道這就表示「再見」;寶寶從別人手裡接過玩具或食品時,家長拱起他的雙手上下搖動說「謝謝」,你可示範幾次給他看,要讓他看見你的手勢和嘴型。
測觀察力
寶寶在遊戲中發現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被拿走了,會啼哭、亂動或尖叫,就表示他對周圍的事物有反應,已具備觀察能力了。如果寶寶毫無反應,表示他的觀察能力還未發育,較小的幼兒會認為,「看不見,就是沒有了」他也不想去找了;或者他周圍玩具太多了,可悄悄地將玩具拿走,只剩他手中的一件,再當面將他手中的玩具拿走藏起來,試試看他有無反應。如果寶寶開始有觀察能力時,可做另一項遊戲。
方法:
1.
將寶寶手中的玩具取走放入口袋中露出一截,他會伸手去將玩具取回。由於寶寶能覺察到自己的東西不見了想要去尋找,大人可進一步和寶寶玩捉迷藏的遊戲。
2.
坐在地板上,手裡拿個玩具讓寶寶看,然後把玩具藏在身後或塞到被子下面露出一小部份,說:「玩具呢?」引誘他去尋找。如果他不想去找,再把玩具拿給他把玩一下,或拿他的小手摸一下鼓起的被子,讓他自己將玩具拿出。經過幾次重覆練習,寶寶就知道東西不見了,可以再找回,會試著用手去探索,或掀開被子或摸鼓起來的地方,於是他的觀察力就在他的好奇心中逐漸展開。
敲一敲
這個階段的寶寶都喜歡拿起物品就敲,把東西敲響了他就樂了。此時寶寶不但能握穩東西,還能弄出聲音,這是更進一步的表現。
方法: 家長給寶寶準備一些小塑膠碗、厚玻璃瓶、木板、積木、響鈴…等之類的東西,讓孩子拿著小木棒敲敲打打;或拿起2個積木對敲,感受敲擊不同質地的物品所發出不同的聲響,並訓練寶寶手的靈巧性。
感官刺激 (8個月)
你藏他找
讓寶寶玩各種不同類型的「躲貓貓」的遊戲,可以培養孩子懂得去期待事物發生的能力,提供重覆的刺激,也能有效增加對事物的短暫記憶,而短暫記憶是發展長期記憶重要的基礎。在玩「躲貓貓」或「藏東西」的遊戲的過程中,訓練寶寶記憶媽媽沒蒙上手帕時在哪裡,不見了要如何去找;東西被藏起來了,只要知道在哪裡就能找到。這正是可以訓練寶寶記憶、觀察、思考、等待、探索、語言學習…等能力很好的遊戲。
遊戲方法:
1.
可重覆玩前幾個月的「躲貓貓」遊戲,用手帕蒙住自己或寶寶的臉,讓他掀開手帕;或將玩具藏於身後、棉被中露出一小部份讓他去找,遊戲中別忘了要一直和寶寶說話喔。
2.
把手帕當著寶寶的面蓋在玩具上,看看寶寶會不會動手去掀開。如果寶寶不會去掀,可換條透明的手巾,因為寶寶還認為「看不見就是不存在了」,看見了自然會去拿。引導寶寶去觀察、探索,短暫記住眼前的事物,如果他辦到了,給他愛的擁抱或讚美,這不但可促進親子心靈的契合,更可讓寶寶感受到被愛的感覺,這種滿足感正是激發他學習新事務的原動力。
學會「不行」
懂得「坦然面對」 寶寶自5個月大左右就看懂大人的表情,知道大人是生氣還是高興。這個月他更進步了,能理解大人簡單的詞彙而抑制自己的行動,約束自己的行為,此時應教他什麼可以做,什麼不可以做。據專家研究在遊戲中或生活當中,同時教他學會等待某事務的發生,習慣了等待,學習等待後就會有愉快的結果,自然就學會遵守規定而學會耐心對待。
方法:
1.
當寶寶想去做不適當的行為時要制止他,如果做倒你的要求時要讚美他。例如寶寶想去摸插座或碰觸燒燙的水時,要撥開他的手,嚴肅地告訴他「不行!」讓他知道這是不可以做的事。這時媽媽的表情不可微笑,否則寶寶不知道你生氣了。重覆教幾次後,如果他看到這些物品不再去摸了,記得要親親他、摸摸他的頭鼓勵他說:「你好棒,真的不去做…」,及早教他遵守家規是很有必要的。
2.
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希望寶寶遵守,但他又不容易做到的,這就需要你教他學會約束自己的慾望,而應該學會去「坦然面對」,而且要趁早教比較好,等他長大了就不容易做到了。例如:抑制不想收拾玩具的情緒,學會玩具要好好收拾;沒到看電視時間,要抑制想看電視的慾望,學會遵守規律及等待。一開始時,寶寶可能會任性哭鬧,媽媽要堅持原則,等他感受到因為做對了而被讚美的愉快經驗時,自然就學會了「坦然面對」。
扔東西
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有許多行為看似不好,其實是正常現象。例如這個時期的寶寶喜歡把手裡的東西反覆扔到地上,還樂此不疲。在反覆的過程中,其實他就在認識許多新事物,也是一種學習,所以媽媽不要阻止他,應趁機給他更多的刺激,教他認識更多的事物。
方法:準備一些重量、質感不同的玩具,例如積木、羽毛、紙片、耐摔的小玩具、小塑膠碗等,讓寶寶把玩,在寶寶的床下或他經常出入的地方放一個大籃子,逗引他把手中的玩具往籃子裡扔。扔完後,媽媽將物品集中籃內,再一一取出並介紹物品的名稱和用途。一開始寶寶可能扔的不準,媽媽要抓著他的手教他對準。這項活動可訓練寶寶的注意力、模仿力和掌握空間方向的能力,也能讓他累積對事物特徵的經驗,例如積木會重重落地,羽毛會在空中飄再緩緩落地等。
獨自玩耍
專心是需要從小培養的,儘可能不要去打斷遊戲中寶寶的專注情緒,讓他長時間獨自專注於一種遊戲或一個玩具中,時間越長越好,這樣可以培養他的專注力及思考能力。
方法:拿日常隨手可得的東西,如杯子、鍋蓋、木槌、湯匙等,讓他摸一摸、敲一敲,把玩把玩,甚至放倒嘴裡嚐一嚐也可以。一次只給少樣玩具或拿些乾淨的廢紙讓他撕扯著玩,紙張可多樣,由薄到稍厚,由大到小,寶寶只要拿到紙就會撕得精光,玩得十分開心。撕紙遊戲不但可鍛鍊他的小肌肉群,還可培養他思考遊戲意義的能力,及享受獨自玩耍的樂趣。
平衡感遊戲
平衡感好的孩子較不易跌倒,也較能做跳躍等體操動作。撐住寶寶的腋下,讓他用腳蹦蹦跳跳;或將寶寶丟高高的遊戲;或抓住寶寶雙腳讓他倒栽蔥的姿勢,都可以培養平衡感。做平衡遊戲時要特別小心寶寶的頸子,可套個頸圈,及注意脖子的保護。
遊戲方法:
1.
丟高高:自己躺下將寶寶往上拋,邊說:「飛高高!飛高高!」速度先快後慢,讓他體驗不同速度的感覺,別忘了邊玩邊鼓勵他喔!這個遊戲適合各種時期,能促進身體平衡,增加運動機能。
2.
倒栽蔥(頭垂直朝下搖動):如做過前面丟高高遊戲,可進行這項活動。抓起寶寶的雙腳呈倒立姿勢,再緩緩地前後搖晃,在到立及搖晃中就能增強他的平衡感。請記住不要抓寶寶的襪子或鞋子,因為可能會鬆脫,一定要抓他的腳。
9個月
·
語言遊戲:媽媽知道嗎?寶寶想要認識更多的人了,所以,你可以多對寶寶介紹不同的家人,讓寶寶積累經驗。
·
運動遊戲:寶寶愛翻、愛爬、愛運動,這時候,媽媽可別阻攔寶寶,相反地,得多多帶寶寶練習才對!
·
聽覺遊戲:寶寶開始對周圍的環境感到莫大的好奇!打雷、下雨聲、動物的叫聲等等,對於寶寶來說,都是那麼的神奇。
10個月
·
運動遊戲:媽媽帶寶寶去有單槓的公園玩吧,你托住寶寶的腰,寶寶就會雙手抓欄杆,雙腳離地吊起,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手腕力量,很好玩。
·
語言遊戲:爸爸上班去的時候,總會對寶寶搖手說再見。媽媽你可以搖著寶寶的小手,嘴裡說:「再見、爸爸再見。」幾次後,寶寶就會明白爸爸搖手和再見的意義。
·
視覺遊戲:媽媽知道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嗎?你可以讓寶寶看到它想要去抓它的時候,把它藏起來,對寶寶說:「哎呀,不見了!」這時,寶寶就會很賣力地去找尋。
11個月
·
寶寶的骨頭還軟,走路時間不要太久。
·
家庭保持文雅的語言環境,寶寶已經能很好地模仿大人說話了。
1歲
·
一歲的寶寶已經可以雙手扶著傢具站起來,甚至走 一兩 步呢!
·
叫他的時候,他會過來。
·
他還會拍手,會撕紙,會揮揮手說再見,出現有意義的語彙,如爸爸、媽媽;會揮手表示再見。
·
會模仿簡單的聲音,如汪汪。
資料來源:寶貝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