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教孩子說再見!-如何處理孩子分離焦慮,保母媽媽與新手父母一同出發




出處-全國保母資訊網

薛慧平老師




孩子不管在哪一個年紀脫離家庭,到任何陌生地方離開父母,想必一定是會「淚眼汪汪」,




「嚎啕大哭」。輕則為小哭三、四天就解除警報;嚴重者就可能是長期抗戰到數十日。




父母看到這樣的景象,心理上一定會焦慮甚至有罪惡感,




更可能覺得孩子未屆學齡就讓他們離開自己,好像未盡到「好父母」的職責,




因此,會更捨不得放下孩子。




 




所以,當保母剛開始接到任何孩子的送托時,應該先了解孩子的基本資料,




像是孩子的出生年月日、性別、家庭狀況、家人,




以及孩子的飲食習慣和健康資料等等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父母在家裡常有的互動方式,




孩子最喜歡及不喜歡的人、事、物,以及父母的教養態度等,




並讓父母瞭解保母在處理孩子因為分離而哇哇大哭時,會運用的策略有哪些。




 




其實,不只孩子有分離焦慮,相信大多數的保母也常遇到送托孩子的父母產生分離焦慮,




結局是孩子回復正常,反到是父母演出分離焦慮的腳本。




面對這樣的情形,保母更應該以其幼保專業,讓家長瞭解孩子分離焦慮的原因,




協助其以平常心對待,解除父母的不安,尤其是新手父母。




 




以發展學來說,通常八個月到一歲的嬰幼兒,會有「分離焦慮」出現。




這是孩子離開他認為安全環境的「正常表現」,也就是學理上所稱的「依附關係」。




為了順利處理孩子的分離焦慮,可以按照以下三階段來處理:




 




第一階段:第一次接觸




鼓勵父母在未正式把孩子送托之前,就多帶孩子進去保母家中互動,




讓孩子可以明白保母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。透過漸進式接觸的過程,




協助孩子建立熟悉感及信任感,協助其適應新環境。




同時也需要加強對父母的心理建設,告訴他,你會如何處理孩子的哭鬧,




及需要他所做的協助。




 




第二階段:心理喊話




請父母在送托之前,一定要事前告知孩子,甚至前一晚告訴孩子要去送托,




說一些會讓孩子放心的話,例如:「阿姨會陪你。媽媽去做○○○,等一下就回來」,




並記得帶一些孩子喜歡的被子或玩具放在保母家。重要的是,




保母在前幾次與父母約定的接送時間要縮短,讓孩子不要一開始就分離太久,




使得孩子被送時的憂鬱加重,如有必要,應一再地與父母溝通處理分離焦慮.




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ina 幼兒園 的頭像
    Tina 幼兒園

    Tina 幼兒園

    Tina 幼兒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